
你是不是也覺得「年輕人、身材瘦、吃得清淡」就不會有高血壓?事實上,這樣的想法很可能讓你忽略了潛在的健康風險!開業內科醫師陳威龍今天就點出3個最常見的迷思,幫大家好好釐清高血壓的真相。
根據衛福部統計,台灣19到44歲的族群中,就有 8.2% 有高血壓問題,男性比率甚至高達 11.7%。別以為這是中老年人的專利,現在很多年輕人也中招了。
迷思1:「年輕人不會高血壓?」
錯!陳威龍醫師說,他門診裡最年輕的高血壓患者才20歲。壓力大、睡眠不足、缺乏運動、抽菸喝酒等生活習慣,其實都可能讓血壓飆升。高血壓年輕化,真的不是說說而已。
迷思2:「瘦的人就沒事?」
也不對!雖然胖子罹患高血壓的機率高沒錯,但瘦的人如果內臟脂肪多,還是有風險。根據「轉化醫學年鑑」,BMI超過30的肥胖者,比BMI小於20的瘦子多了5倍罹患高血壓的風險。不過重點是,就算你體重正常,內臟脂肪過多也會影響胰島素、血管收縮,進而提高血壓。
醫師提醒,不要只看體重數字,規律運動、放鬆心情、避免過量咖啡或刺激性食物,才是真正養好血壓的方法。
迷思3:「我都少吃鹽,應該沒事吧?」
不一定!陳醫師解釋,如果你本身有高血壓或腎臟問題,那控制鈉攝取是重點;但如果你身體健康,鈉太少反而可能造成低血鈉症,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鹽吃太多或太少都不行,重點在「適量」!
根據衛福部建議,成人每天最多鈉攝取量是2300毫克,大約就是1平茶匙的鹽。不過,真正要注意的是醃漬品、加工食品,像是香腸、火腿、泡麵、調味粉這些「隱藏版鹽巴」,才是最容易忽略的危機來源。
陳威龍提醒,高血壓不是突然出現的病,而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。不論幾歲,飲食均衡、運動規律、體重控制、戒菸戒酒、壓力管理與作息正常,才是避免高血壓的根本解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