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保署近日提出一項新的試辦計畫,計劃將醫院總額分區管理,確保醫院能夠保障基本額度,並根據醫院的成長階段提供更多補助,尤其針對分娩、1歲以下幼童的疾病、癌症治療等6種疾病,進行額外的補助,避免醫療爭議發生。
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,這項計畫將於明年開始執行,目的在於促進醫院自主管理,減少重複或不必要的檢查,達到減少門診量的效果。他指出,每家醫院的管理狀況不同,所以不能強求所有醫院都減少2%的門診量。
健保制度設有預算金額,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會根據事後的點數計算,若服務量過大,點數就會被稀釋,因此未來大醫院可能會減少門診量,民眾也可能會發現掛號變得更難。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,南區已經實施過這項政策,並且配套措施已經很完善,「我認為醫療爭議不容易發生。」
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則指出,任何健保制度都會有利有弊,沒有完美的制度。他表示,這次健保署提出的計劃,是針對6種疾病提供額外補助,這樣醫院就沒有藉口拒絕接收這些病人。
目前,健保署列出的6種需要額外補助的疾病包括:分娩、重症急救(ICU)、急性心肌梗塞、急性腦中風、1歲以下幼童疾病和癌症治療。洪子仁認為,這樣的安排能夠確保醫院能夠處理這些重要疾病,並且不會因為預算限制而推諉病人。
邱冠明也提到,掛號的方便與隨便之間有一個微妙的界線,當掛號數量沒有上限時,醫院很難控制成本,因此這項新制度能夠幫助控制醫療量的成長。他還表示,健保在明年預算會大幅增加,這為新政策的推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,並且如果與病人、家屬做好充分溝通,就能減少爭議。
洪子仁認為,除了已列出的6種疾病外,還有其他疾病也應該納入討論,例如精神科病患的就醫權利。他強調,只要配套措施得當,就不會發生醫療爭議,並且能夠讓醫院在總額制下獲得更多好處,醫界基本上是支持這個方向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