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泰山公司和街口金科之間的36億元投資糾紛有了最新進展!台北地方法院日前判決,泰山這邊勝訴,街口金科必須把這36億元還回來,而且這個判決是「准予假執行」的,意思是還沒定讞前泰山就可以先動手執行。
今天(21日)泰山透過律師團發出聲明說,他們不排除依法向法院申請管收街口創辦人胡亦嘉,還強調接下來也會考慮提刑事告訴等法律動作,為的是要保障公司全體股東的權益。
早在7月10日,法院就已經依照泰山請求,派人到台北市長安東路的街口金科公司總部去查封。不過情況有點詭異,當天所有員工突然接到通知全部撤離,就連公司門口的招牌也被低調拆掉了。
街口金科的子公司「街口電子支付」的總經理范庭甄對外表示,街口金科其實只是控股公司,根本沒有實際業務,也沒有員工,現場7樓那些東西其實是街口電支的,跟母公司無關。結果法院那天根本沒能查到什麼東西。
泰山這邊質疑,街口金科名義上有27億元資本額,去年還收了泰山給的36億元投資款,但根據國稅局今年的資料,他們的銀行帳戶還是有一些存款,甚至還有對外借款收利息。如果真的是「紙上公司」,怎麼還需要這麼多錢?帳戶卻幾乎被清空,實在讓人懷疑錢去哪了。
更奇怪的是,街口金科原本還有瑞興銀行9.6%的股份,今年4月中突然把這些股票全轉讓給另一家子公司「街口網路金科」,按當時股價估計,轉手價值至少有4億元。可是,到了5月下旬泰山要查封街口金科的帳戶時,幾乎什麼都沒剩,這明顯有轉移資產、規避債務的嫌疑。
另外,泰山還指出,街口金科去年才花錢買下一家資本額只有100萬元的公司「艾士盟國際有限公司」,然後把它改名成「街口網路金科」,在短短半年內資本額從100萬暴增到9億元,規模擴張得非常不尋常。
這家街口網路金科不只接收了瑞興銀行股票,最近還去買下京城證券的股份。這些舉動讓泰山懷疑,街口金科是不是在有計畫地把資產轉移出去,讓泰山未來要討回36億元變得更加困難。
泰山律師團強調,他們會全力運用法律手段捍衛公司和股東的利益,對於胡亦嘉的角色也不會輕放,下一步可能就是提告並聲請管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