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家的孩子是不是整天黏在電腦或手機前打遊戲,讓你忍不住擔心他是不是「網遊成癮」?台北市衛生局最近提醒家長,重點不是孩子玩多久,而是「有沒有因為玩遊戲,把生活搞砸了」。
在北市衛生局的一場記者會上,請來多位精神科醫師現身說法。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大醫院的林煜軒醫師指出,真正要擔心的不是「玩多久」,而是三大徵兆是否出現:
控制不了自己想玩的衝動
把遊戲當成生活重心,其他事情都被放一邊
明知道這樣下去有問題,還是繼續玩
這三個情況如果持續發生超過一年,就很可能是成癮了。
另外,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任潘俊宏醫師也補充,孩子會沉迷遊戲,背後其實有很多原因,不一定只是「不想唸書」這麼簡單。有些孩子可能是在學校交不到朋友,有些是家裡氣氛不好,比如爸媽要離婚等等。這些都需要花時間了解,才能真正幫助他們。
他也強調,網路成癮不像藥癮或酒癮那麼極端,但若父母願意改變態度、學校願意配合,像是避免孩子被霸凌、適當調整班級環境,其實治療效果都不錯。
目前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就有專門的門診在處理這類狀況,還會追蹤後續情況。潘醫師說,不用擔心看診會讓孩子被貼標籤,重點是讓整個家庭回到健康的生活節奏。
根據統計,這幾年來(民國110年到114年4月底),松德院區總共服務了447人次,其中光是113年就有135人次。即使症狀還不嚴重,早點介入還是最有幫助的。
最後衛生局也提醒,現在台北市有114間可以提供網路成癮治療或諮商的資源機構,只要上網搜尋「台北市網路成癮治療/諮商服務機構」就找得到。
林煜軒醫師補充,他們之前調查過8110名青少年玩家,發現網遊成癮的比例大約是 3.1%,比西方的平均值1%還高一點,顯示這問題在台灣真的不容忽視。